当前位置: 首页 > 学院要闻 > 正文

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举办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选展示会

【来源: | 发布日期:2025-11-09 】

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贯彻落实《北方工业大学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》(党发〔2021〕21号)、《中共北方工业大学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进“大思政课”建设的行动方案》(党发〔2024〕54号)、《中共北方工业大学委员会关于落实<北京市进一步推动学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实施方案>的工作举措》(党发〔2025〕20号)精神,进一步加强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,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于2025年10月31日举办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评选展示会。展示会旨在总结、展示和交流学院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阶段性成果,挖掘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优秀教学案例,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育人实效。党委常委、副校长陈家庆全程出席评选展示会,会议由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王文革主持。

展示会上,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魏领会、杨晔、张萌颖、赵玉侠、赵明、毛潭、刘冉、张云、李姝、广晨汉、朱新赫、杨明博、齐秀美等教师,分别展示了结合《基础工程训练》《机械原理》《C程序设计与实践》《机械专业生产实习》《材料腐蚀与防护》《高分子材料学》《材料专业英语》《机电系统设计》《计算方法》《工程制图》《极端制造技术》《人工智能》《机械设计》等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案例。参评案例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、行业发展前沿与学校办学定位,充分挖掘了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、工匠精神、创新意识、家国情怀、工程伦理、文化自信、绿色低碳、辩证思维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,积极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,做到既教书又育人,润物无声、风化于成。

《基础工程训练》课程教学以“工匠精神”为魂,将“物化思政元素”作为关键抓手,构建“制造强国”文化自信培育体系,通过红色作品创作、实践文化载体建设、教育资源辐射三大路径,将爱国情怀、工匠精神、文化自信融入工程训练全流程,形成“实践育人、文化润心、辐射带动”的特色模式,将技能实操与爱国情怀、职业素养、创新思维深度融合,实现“做中学、育中悟”。《生产实习》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(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)的核心实践环节。课程通过国际机床展参观、农耕馆参观、中国一拖集团分厂实习、中信重工等企业实习等环节,将沉浸式实践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,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与综合素养。通过大国重器(如18500T油压机、航天轴承)的实地参观,增强民族自豪感,激发“科技报国”的志向,塑造家国情怀与使命感。在焦裕禄工作过的车间学习英模事迹,强调平凡岗位中的卓越追求,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,塑造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。《机械原理》课程教学以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》、唯物论、辩证法和认识论等哲学思想为引导,将价值塑造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统一起来,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情怀、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以及创新精神,培养学生追求真理、实事求是、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,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。

各位汇报教师准备充分,讲述生动,案例翔实,方法多样,充分展现了学院教师扎实的专业功底、鲜明的教学风格以及自觉的育人意识,体现了他们在工科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创新实践与深入思考。

陈家庆对学院专业教师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、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探索实践表示充分肯定。他说,学院举办课程思政案例展示会,搭建课程思政相互交流、相互学习平台,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水平。他强调,我校有着“工业报国,工业兴国,工业强国”的优秀传统,要结合学校“兴工报国”传统,进一步挖掘学校教师和校友的“兴工报国”故事,讲好课程思政,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科人才发挥积极作用。作为2008年第四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,陈家庆指出,教师授课时的精益求精与一丝不苟,对待科研的深耕、对待教学的热忱、批改作业的用心……这些点滴行动本身就是最好的课程思政教材。教学有法,教无定法,贵在得法。对于教师而言,要以身立教,将“教好人、育好人”作为终极目标,努力弘扬教育家精神,做新时代“四有”好老师。

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袁本文,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海波,工程训练中心主任、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徐宏海,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党支部书记代表、青年教师代表,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陈首珠、苗玥、张桂超、杨宗儒等参加展示会。

供稿:王莉